星期一, 8月 01, 2011

「新月沃土」(Fertile Crescent) 的地理

古近東的歷史,主要發生在一片形狀彎彎,彷如新月的土地之上,地理學者稱之為「新月沃土」Fertile Crescent。這個專有名詞是芝加哥大學近東學者 James H. Breasted (1865-1935)在十九至廿世紀時首先提出的。「新月沃土」的範圍,由高崇險峻的山脈(Zagros [扎格羅斯]、Ararat [阿拉臘]、Amanus [亞瑪努斯]與Taurus [他努斯])定下東和北的界限,以地中海為西面界限,南面是廣闊的敘利亞-亞拉伯沙漠;「新月沃土」向西南伸延至西乃半島為止,越過西乃曠野(又稱巴蘭的曠野)之後,到達埃及。


近東世界(綠色地帶是「新月沃土」):


今天,「新月沃土」全長約2850公里(1770里),現被不同的中東國家所爪分:科威特、伊拉克、敘利亞、黎巴嫩、約旦、以色列和埃及。


「新月沃土」可以籠統地分為三個地區:米索不達米亞、埃及和迦南地。它們因著本身的天然資源和地理條件(水源、地質、平地等),生存的空間不一。


米索不達米亞
「新月沃土」東面和北面一帶是米索不達米亞(希臘原文Mesopotamia,意思是「兩河流域」),擁有底格里斯河(Tigris)和幼發拉底河(Euphrates)。兩大河流源自東土耳其的山脈,底格里斯河(Tigris)全長約1,850 公里(1,150里),而幼發拉底河全長約3,000 公里(1,900 里),一直流向東南面的波斯灣。


每年河水氾濫,為南面的平原帶來礦質高的淤泥,增加泥土沃度[1],河堤的地勢平坦且廣闊,農田靠近河道,方便挖掘灌溉渠道,河流亦可捕魚。再者,河道方便水上交通、貿易和聯繫。米索不達米亞一直是近東的魚米之鄉,安居樂業之地,遠古文明的發源地,古城和帝國之家,例如:吾珥(Ur)、烏魯克(Uruk)、巴比倫(Babylon)、瑪里(Mari)。


距離底格里斯河源頭約100公里,土耳其的Diyarbakir城外豐沃的農田:


VOXEL介紹米索不達米亞的動畫:


埃及
西南的一帶是埃及,擁有世界最長的尼羅河,全長約6,650 公里 (4,130 里),每年氾濫時,河水將上游的淤泥帶到河道兩岸和平坦的三角洲,滋潤土壤。田地接近河流,使古埃及的農業發達,尼羅河亦有利水道運輸,例如在上游Aswan開採的花崗岩,一直成為古埃及偉大建築的原料(如吉薩Giza金字塔)。這些天時和地利的因素,孕育出古埃及的高度文明。主前五世紀的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(Herodotus;主前484-425)說:「埃及是尼羅河的恩賜」(Egypt was the gift of Nile),這句名言道出了古埃及得天獨不厚的條件。


尼羅河岸的沃壤:




BBC出品有關尼羅河的動畫影片,可見埃及的富庶:


迦南地
相對之下,「新月沃土」中間的迦南地,便缺乏這些優勢。迦南地沒有大河流,著名的約但河本身只是狹窄短小的河流,源頭是黑門山腳,即但城(Tel Dan)和該撒利亞腓立比(Caesarea-Philippi/Banias)一帶,流進戶拉谷(Hulah Valley),進入加利利海之後,經過「裂谷」(Rift Valley)或約但河谷(Jordan Valley),最後流入死海。約但河全長251 公里(156 里),河道的海拔不斷下降:
  1. 但:海拔 + 200米(656尺)
  2. 戶拉谷:海拔 + 50-60米(164-196尺)
  3. 加利利海:海拔 -215米(705尺)
  4. 死海,海拔 -423米(1,388尺)

希伯來文「約但」由「下降」和「但」組成,這河確是由但流下到地球上最低之處。正因如此,約但河谷的兩岸的土壤大多是沃度低、不利耕種的。


迦南地沒有大河流,天然水源完全來自雨水,雨季由九月尾十月開始至四月間,看似雨量充足,可是迦南地的雨水從不會連綿降下的,每年降雨量不一,迦南地居民可說是聽天由命。此外,迦南地山多平地少,只有沿海平原狹長的一帶才適合設立較廣的農地。從地理來說,迦南地不是建立大帝國之地,所以歷史上,迦南地也不是大國大邦,啟發文明之處,也談不上是安居樂業之地。


所以,當亞伯拉罕離開米索不達米亞(吾珥和哈蘭),來到迦南地之後,必發現在此處定居真不容易。他來到迦南之後,那地便遭遇饑荒,必定是旱災所致。亞伯拉罕避難之處,自然就是富庶的埃及(創世記12:10) 


以前以色列的老導遊,常講一個笑話:When Moses came out of Sinai desert, if he turned right instead of left, we'd got all the oils! 意思是:當摩西離開西乃曠野,如果他轉右而非左的話,所有的石油都屬於我們了!笑話道出同一個事實,就是以色列地的天然資源,確實有限。


迦南地是屬靈教室 Land as spiritual classroom
為什麼聖經常稱迦南地為「應許之地」(希伯來書11:9;出埃及記12:25;申命記9:28等)?又稱之為「美地」(申命記8:7, 10)?


在申命記11:10-11,摩西將埃及地和以色列人將要進的迦南地作對比,他說在埃及地,人在那裡撒種,便可以「用腳澆灌」,意思是,在埃及耕作,人可靠己力,用腳在田上挖出水漕,將河水引入澆灌。但是,迦南地是「有山、有谷」,是要靠從天降下的「雨水滋潤之地」(ESV: "drinks water by the rain from heaven")。 


迦南地雖然資源有限,在新月沃土之中,也是最差的定居之地。但是,迦南地美好之處,就是上帝的應許。正如摩西所講:這是「耶和華你 神所眷顧的,從歲首到年終,耶和華你神的眼目時常看顧那地」(申命記11:12) 。如果神的子民僅守信服神的話,神「必按時降秋雨春雨,在你們的地上,使你們可以收藏五穀、新酒、和油, 15 也必使你喫得飽足,並使田野為你的牲畜長草」(申命記11:14)。


經文提到兩個雨季:
1. 秋雨(yoreh);初雨early rain/autumn rain,約九至十月,經過乾旱的炎夏(五至八月),土地已乾涸,初雨的降下,軟化泥土,使農夫耕作和播種,所以初雨保證來年收成的第一場雨水。
2.春雨(malqos):後雨latter rain/spring rain,三四月間,最後的一場雨水,使穀物(大麥小麥,又稱冬果winter fruits)熟透,確保在四五月間有收成;後雨又為葡萄、無花果、石榴、橄欖和蜜棗(又稱夏果summer fruits)充沛水份,使它們渡過長達五個多月的旱季,可以在八九月間豐收。


參以下「迦南地:氣候和農耕循環」:
總結:
要在迦南安居樂業,不能靠己力,認知人力的有限,人非要倚賴神的應許不可。在迦南地,地理和信仰結合一起,迦南地是神親自安排的屬靈教室,歷練信心的地方。所以,迦南地是美地和應許之地。


這個神學的道理不變,上帝為他子民安排的生活,也要叫他們明白,最終是信靠神的應許。在順景時候,喫得飽足,要稱頌神,不可忘記他(申命記8:10-14)。相反,處於不景氣時,也無需過份憂慮,因為從歲首到年終,耶和華的眼目時常看顧 (申命記11:12)。


按此下載此文章的 powerpoint 投影片


備註:
[1] 泥土沃度當然視乎眾多因素。農業產量(agricultural yields)受氣候、地形、水量、土壤質素、 沃度(即泥土中有機質含量、pH值)、土壤中鹽和鹼含量等。以往大部份學者都認為米索不達米亞的土質優越,這點多少受公元前五世紀希臘歷史家希羅多德(Herodotus)的影響,在他的筆下,米索不達米亞(特別是巴比倫)肥沃非常,土產極豐,其描述十分誇張(Herodotus, History, I:93)。實情並非如此,米索不達米亞考古專家Daniel Potts指出,泥土科學家一致認為,南米索不達米亞的泥土質素屬差劣(Daniel Potts, Mesopotamian Civilization: The Material Foundations, 14)。但是,我們現在是比較米索不達米亞和巴勒斯坦地的土質。正如Liverani指出,埃及、上米索不達米亞和下米索不達米亞的農業產量分別是1:10、1:10和1:15,而巴勒斯坦只有1:3或1:5(Mario Liverani, Israel's History and the History of Israel; trans. by Chiara Peri and Philip R. Davies [London: Equinox, 2005], 9)。可見在比較之下,巴勒斯坦地的土質產量更顯差劣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Thanks Mark Sir for so thoroughly answering my previous question about "what so good about the Promised Land?"

/Judy Yau